推广 热搜: 涂料  资讯  国内  卫浴  科技  有限公司  塑料  中国  管材  板材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日期:2023-07-14 08:10     来源:中国建材网    十环网整理      浏览:295    
核心提示:4.5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及下料漏斗卡紧在振动台台面中心。将搅拌好的全部胶砂均 匀地装人下料漏斗中,开动振动台,胶砂通过漏斗流人试模的下料时间应控制在20-40s 内(下料时间以漏斗三格中的两格出现

标准名称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标准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名称(英) Test method for strength of hydraulic cement mortar 国际代码 UDC 666.942 :620.17en 标准号 GB177-85 代替标准号 代替GB177-77 附图图1; 图2;

标准正文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 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验。凡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品种水泥经试验确定水灰比后,亦可适 用。  1 仪器 1.1胶砂搅拌机     胶砂搅拌机为双转叶片式,搅拌叶和搅拌锅作相反方向转动。叶片和锅由耐磨的金属 材料制成,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为1.5±0.5mm。制造质量符合GB3350.l-82 《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搅拌机》的规定。 1.2胶砂振动台     胶砂振动台(图1)由装有两个对称偏重轮的电动机产生振动。使用时固定于混凝土 基座上并符合GB  3350.2-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振动台》的规定。 1.3试模及下料漏斗 1.3.1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等组成,制造质量应符合GB3350.5 -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试模》的规定。使用中的模型,模槽高不得小于39.8mm,模 槽宽不得大于40.2mm。 1.3.2下料漏斗(图2)由漏斗和模套组成。漏斗用0.5mm白铁皮制做,下料口宽度一般 为4-5mm。模套高度为25mm,用金属材料制做,下料漏斗的重量为2.5 ̄2.0kg。 1.4抗折试验机     抗折试验机一般采用双杠杆式的,也可采用性能符合要求的其他证明碳机。抗折夹具 应符合GB  3350.3-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电动抗折试验机》中2.5-2.9的要求。     加荷与支撑圆柱必须用硬质钢村制造。圆柱磨损后允许尺寸为     0                                                            10-    mm。                                                                0.2  1.5抗压试验机和抗压夹具 1.5.1抗压试验机吨位以20 ̄30t为宜,误差不得超过±2.0%。 1.5.2抗压夹具由硬质钢材制成,并符合GB  3350.4-82《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抗压 夹具》的规定。 1.6刮平刀     断面为正三角形,有效长度为26mm。  2  材料 2.1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 2.2标准砂应符合GB178-77《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的质量要求。 2.3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3  温、湿度 3.1试验室温度17 ̄25℃(包括强度试验室),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砂、 拌和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 3.2养护箱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20±2℃。  4  试体成型 4.1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干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 ,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 4.2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为1:2.5。水灰比按同品种水泥固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 酸盐水泥、矿渣水泥为0.44;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为0.46。 4.3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表1。                                 表  1  ━━━━━━━━━━━━━━━━━┯━━━━━━━━━━━━━━━━━━             材          料         │         用            量  ─────────────────┼──────────────────                水泥,g             │                540  ─────────────────┼──────────────────                标准砂,g           │               1350  ─────────────────┼──────────────────                拌和水,ml          │                  硅酸盐水泥        │                238                  普通硅酸盐水泥    │                238*                  矿渣水泥          │                238*                  火山灰水泥        │                248*                  粉煤灰水泥        │                248  ━━━━━━━━━━━━━━━━━┷━━━━━━━━━━━━━━━━━━     *掺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水泥、矿渣水泥及火山灰水泥,应按照GB  2419-81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测定流动度,只有流动度不小于ll6mm时方可采用;流动     度小于116mm时,须以0.01的整倍数递增的方法将水灰比调整至流动度达到不小于     116mm。 4.4脱砂拖拌时先将称好的水泥与标准砂倒人搅拌锅内,开动搅拌机。拌和5s钟后徐徐加 水,20-30s加完,  自开动机器起搅拌180±5s钟停车。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 搅拌锅。 4.5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及下料漏斗卡紧在振动台台面中心。将搅拌好的全部胶砂均 匀地装人下料漏斗中,开动振动台,胶砂通过漏斗流人试模的下料时间应控制在20-40s 内(下料时间以漏斗三格中的两格出现空洞时为准)。振动120±5s停车。     注:下料时间如在20-40s以外,须调整漏斗下料口宽度或用小刀划动胶砂加速下料。 4.6振动完毕,取下试模,用刮平刀轻轻刮去高出试模的胶砂并抹平。接着在试体上编号 ,编号时应将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的龄期内。 4.7试验前成交换水泥品种时,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须抹擦干净。  5  养护 5.1编号后,将试模放人养护箱养护。养护箱内篦板必须水平。24±3h后取出脱模,脱模 时应防止试体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5.2试体脱模后即放人水槽中养护,试体之间应留有间隙,水面至少高出试体2cm,养护 水每两周更换一次。  6  强度试验 6.1各龄期的试体必须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                          龄期          时间                           3d          3d±2h                           7d          7d±3h                          28d         28d±3h                                        试体从水中取出后,在强度试验前应用湿布覆盖。 6.2抗折强度试验: 6.2.1每龄期取出三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须擦去试体表面的附着水分和砂 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 6.2.2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人后 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 6.2.3抗折试验加荷速度为5±0.5kgf/s。 6.2.4抗折强度按式(1)计算:                          3P·L                    Rf=───── =0.234*P ………  (1)                         2b·h[2]  式中:Rf──抗折强度,kgf/cm[2];        P──破坏荷重,kgf;        L──支撑圆柱中心距即10cm;     b、h──试体断面宽及高,均为4cm。     抗折强度记录至0.1kgf/cm[2]。 6.2.5抗折强度结果以三块试体平均并取整数。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10%时 ,应剔除后再平均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6.3抗压强度试验: 6.3.1抗折试验后的二个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体 受压面为4cmx6.25cm。试验前应清除试体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试验时以试 体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体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 6.3.2压力机加荷速度应控制在500±50kgf/s;的范围内,在接近破坏时更应严格掌握 。 6.3.3抗压强度按式(2)计算:                         P                    Rc=── =0.04P ……… (2)                         S 式中:Rc──抗压强度,kgf/cm[2];        P──破坏荷重,kgf;        S──受压面积即4cmx6.25cm。     抗压强度计算至1kgf/cm[2]。 6.3.4六个抗压强度结果中剔除最大、最小两个数值,以剩下四个平均作为抗压强度试 验结果。如不足六个时,取平均值。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插砍、张大同、范继权。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62年。

 
标签: 强度
 
更多>同类资讯
已关闭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主题:
资讯词库     2019 2018 资讯 国内 化工 塑料 产品 家居 市场 行业 涂料 动态 价格 中国 地板 政策 玻璃 环保 法规 能源 产业 公司 卫浴 国际 智能 建筑 管材 项目 全球
词库分页     [1-2000]    [2001-4000]    [4001-6000]    [6001-8000]    [8001-10000]    [10001-12000]    [12001-14000]    [14001-16000]    [16001-18000]
[18001-20000]    [20001-22000]    [22001-24000]    [24001-260000]    [26001-28000]    [28001-30000]    [30001-32300]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