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了2005年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协会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虽然提高“板管比”一直为国家产业政策提倡、行业力行,但就当前形势看,国内钢铁企业对板材的投资也要适度控制。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年,预计我国将进口2600万吨钢材。就当前形势看,今年钢材仍将保持净进口的态势。在前9个月的进口中,有87%的进口为板材,其中40%—50%又是我国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在板材供应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对板材的投资需要有所控制。
针对国内普遍担心的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去年我国钢材净进口1567万吨,今年我国仍将是钢材净进口的局面。钢材净进口意味着,我国的全部钢材产量都是国内消费掉的。中国经济发展带动的对钢材的消费能力不能过于忽视。虽然宏观调控对钢材的消费有所影响,但经济的快速增长、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出口的快速增长,都直接带动了钢材的消费。
该负责人还表示,“十一”前后钢材价格快速下跌,如果该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扭转,钢铁行业将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1-9月份,91家钢铁企业实现利润669.7亿元,同比虽然仍增长了12.04%,但增幅下降了56个百分点。估计企业10月份当月的利润将产生大幅下降。他说,如果行业达成的减产5%的中厚板、热轧板卷产量的共识能够得到较为彻底的贯彻,钢材价格将得到稳定。
就明年的全球海运贸易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准备工作,协会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国有进口权的70家钢铁企业,组成了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这70家企业铁矿石的进口量占到我国全部进口量的90%以上。这将有利于中国增加在明年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买家,中国预期2006年度全球铁矿石总体供需基本平衡,并可能向供大于需转变,价格也应向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