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涂料  资讯  国内  卫浴  科技  有限公司  塑料  中国  管材  板材 

白色垃圾考验再生资源立法

   日期:2023-07-14 08:14     来源:中国建材网    十环网整理      浏览:271    
核心提示:北京某电子公司将废弃的手机边角料非法销售给浙江某企业,这些废弃的手机边角料被非法制作成废料奶瓶流入市场。这种塑料颗粒价格比正规聚乙烯粉料价格每吨要低4000多元 废旧塑料非法回收猖獗,主要是因为其

  北京某电子公司将废弃的手机边角料非法销售给浙江某企业,这些废弃的手机边角料被非法制作成废料奶瓶流入市场。这种塑料颗粒价格比正规聚乙烯粉料价格每吨要低4000多元

  废旧塑料非法回收猖獗,主要是因为其中的高额利润。

  再生产和加工这类塑料制品并不需要高技术,只要选用一些简单的设备就可生产。

  此外,由于行业缺乏行政监管和法律确认以及处罚策略,塑料制品的回收还没有形成制度化。

  近日,北京市某电子公司被疑将生产废料非法销售给浙江某企业,而这些废料被浙江的这家企业非法处理,制作成大量奶瓶,这种奶瓶已经流入市场。据了解,这些家电子公司从事的是手机生产,而这些非法销售的废{TodayHot}料正是被废弃的手机边角料。

  在北京联合餐具组织秘书长董金师面前,记者见到了这种手机边角料加工的婴儿奶瓶。这种奶瓶外观透明,印有彩色花纹及刻度。细致观察,则会发现这种奶瓶的瓶壁透明度差,外壁有划痕,材质内部有明显的絮状物和黑色杂质。

  据董金狮秘书长介绍,作为生产原料的废料主要是PC(聚碳酸酯),这种材料因为具有耐用、轻巧和防摔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制造硬塑料产品。同时,PC还用于制造食品袋和饮料瓶。而且,补牙和修牙时用作白齿咀嚼面的加封层中,也含有PC,其中还包括用来防止儿童龋齿的一些加封层。

  然而,聚碳酸酯塑料却含有化学物质双酚A或者BPA,部分研究调查显示,双酚A和BPA可以从塑料中分离出来,尤其是在加热容器,用粗糙的清洁剂擦洗容器或者接触酸性食物或饮料的时候。而分离出来的双酚A或BPA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尤其是在这种化学物质暴露在荷尔蒙当中的时候,会造成新生动物生殖系统和大脑发育失常,并且可能对人类胎儿和儿童造成相同的影响。据了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正在考虑一项议案,禁止生产含有BPA的儿童用品。

  塑料垃圾处理的非法环节据董金狮秘书长提供的资料,该电子公司产生的手机边角废料数量大约在每个月20吨左右,公司通过非法的途径卖给一些无照收购个体,再由这些个体商贩非法贩卖到浙江等地的个体加工企业。正是在这些非法的加工企业手中,手机废料被加工成键盘、手机摁键甚至奶瓶等食{HotTag}品容器,流入市场。

  这些塑料垃圾的处理正形成一条法外的链条,每个环节紧紧相扣,毒害着人们的身体。

  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是中国第三大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基地,当地几乎有近一半的家庭从事塑料加工。而在这些个体作坊中,有一些村民专门从事垃圾收购。他们将这些沾满污渍的垃圾回收,经过简单的加工,被制成水杯、儿童玩具甚至奶瓶。在这些被回收的垃圾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医疗垃圾。而流出这些医疗垃圾的小诊所、垃圾收购站、不法加工作坊和市场流通之间形成的"产业链条",更让人触目惊心。

  据了解,塑料垃圾,尤其是医疗垃圾的处理具有很高的成本。一所普通医院一年大约要为垃圾处理花费50万元人民币。因为这部分金额的缘故,许多医院不把医疗垃圾送往特定的处理中心,而是私下卖给一些非法的垃圾收购机构和个人。这些垃圾收购机构与个人则将这些医疗垃圾贩卖给非法的塑料制品作坊,再由这些个体手工作坊将医疗垃圾改头换面,加工成生产塑料袋等制品的原料---塑料颗粒。

  据了解,这种塑料颗粒价格比正规的聚乙烯粉料价格每吨要低4000多元,被不少不法制造商购买,加工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袋、塑料玩具甚至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水杯等产品。最终,这些有毒的废料奶瓶、水杯、餐盒再通过批发市场和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流向全国各地。

  废塑料为何能够流入市场据了解,废旧塑料非法回收猖獗,主要是因为其中的高额利润。电子产品、医疗垃圾等废料的处理本身需要费用,但如果生产厂家、医院等机构将这些废料私下售出,反而可以获得一笔利润。同时,再生产和加工这类塑料制品并不需要高技术,只要选用一些简单的设备就可生产。尤其在目前聚乙烯、聚丙烯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生产塑料颗粒原料,每车最少能赚3000元。而利用这种原料加工塑料袋的一般小厂,每天也能有600公斤左右的产量。稍大的厂子,产量更是惊人。据透露,用这种塑料颗粒生产食品袋的厂家,一吨至少能赚800元。

  依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废旧塑料的回收要经过严格的处理,但由于行业缺乏行政监管和法律确认以及处罚策略,塑料制品的回收还没有形成实效。虽然目前社会各界都在大力号召和呼吁清除治理"白色污染",但立法、惩处和监管都没有得到落实,也没有具体的部门进行操作。可以说,真正的"治白"虽然已经上路,但仍处于困难和茫然的阶段。因此,对一次性餐饮具的安全监督,应通过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或地方性法规来加以强化,促进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讲求实效。 

 
标签: 立法
 
更多>同类资讯
已关闭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主题:
资讯词库     2019 2018 资讯 国内 化工 塑料 产品 家居 市场 行业 涂料 动态 价格 中国 地板 政策 玻璃 环保 法规 能源 产业 公司 卫浴 国际 智能 建筑 管材 项目 全球
词库分页     [1-2000]    [2001-4000]    [4001-6000]    [6001-8000]    [8001-10000]    [10001-12000]    [12001-14000]    [14001-16000]    [16001-18000]
[18001-20000]    [20001-22000]    [22001-24000]    [24001-260000]    [26001-28000]    [28001-30000]    [30001-32300]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