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资讯  涂料  国内  卫浴  科技  塑料  有限公司  中国  管材  板材 

2024年应“运”而生 循“河”达世,杭钢集团绘就绿色转型新篇章

   日期:2024-06-21 07:55     来源:   钢厂企业网站    十环网整理   作者:侠名     编辑:十环华       浏览:4    
核心提示: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记录着 流动的文化 ,自古以来滋养着两岸人民,记载着沿线城乡的工业记忆......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大运河记录着“流动的文化”,自古以来滋养着两岸人民,记载着沿线城乡的工业记忆,凝聚着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和发展动能。

  1957年,在京杭大运河南端——杭州半山脚下,浙江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杭钢集团应“运”而生。依靠于大运河的运输,钢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建设一线,为浙江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铸就了轰轰烈烈的浙江现代化钢铁事业。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也是杭钢集团在运河畔走过的第67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京杭大运河川流不息,杭钢集团亦顺“流”壮大,通过三次创业,从地方钢铁厂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站在新的起点,如今的杭钢集团踔厉奋发,深化科创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产业发展“新未来”。

  应“运”而生加速现代工业转型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浙江秉承“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精神,通过发展现代化工业一跃成为中国经济“第一方阵”,这其中离不开钢铁的力量。

  20世纪50年代,杭钢集团响应浙江省委“勒紧裤腰带定要建个钢铁厂”的号召,疏浚了从半山俞家浜至大运河口的重要支流“杭钢河”,杭钢命脉从此与运河水脉相连。

  一批批建筑设备、生产物资、销售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大运河来,往大运河去。岁月流转,大运河水脉悠悠,杭钢集团亦不断发展壮大,在第二次创业时期形成40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优钢比超过80%,成为我国重要的优特钢精品生产基地。其生产的高强度冷镦钢,被应用于“神舟”五号等宇宙飞船。

  从填补浙江冶金空白,到书写浙江半部工业制造史,杭钢集团作为浙江工业长子,与时俱进,其60多年的发展也是浙江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2003年,浙江以“八八战略”解锁发展新路径,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浙江省属国企,杭钢集团积极响应战略部署,相继提出了“钢铁主导、适度多元”“跳出杭州、发展杭钢”等重大战略思路。

  2015年,杭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安全顺利关停半山钢铁基地400万吨产能,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之中,以“壮士断腕”之举顺应了时代潮流,为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大运河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启华丽转身后,杭钢集团也正以全新的姿态立足于大运河畔。

  顺“流”而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京杭大运河流淌不息,成为润泽两岸百姓的重要水脉,更见证了时代之变。从工业文化到数字经济,杭钢集团与时俱进,顺“流”而上,实现了华丽转身,开启了从“炼钢”到“炼数”的新篇章。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杭钢集团“解锁”传统制造业大厂发展新路径,用先进工业文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完善了以钢铁智造、现代流通为战略优势产业,以节能环保、数字科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2”产业体系。

  如今,昔日“十里钢城”已经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的热土,“一镇两园三区”的产业布局,以半山基地为载体,以数字科技为驱动,打造数字科技特色产业园区,成为撬动杭州大城北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从前炼铁、现在炼数的数字杭钢,也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刻下“杭钢印记”;积极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杭钢深耕终端集成服务和资源优化配置“双平台”,“星猫易采”线上平台、互联网平台交易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将国际化业务推进工作与国家战略、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海外投融资平台,以菲达环保在东南亚的业务布局为基础,以香港、新加坡公司为桥头堡,有效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稳步走向国际。

  切入数字新赛道的同时,杭钢集团也在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杭钢的传统产业钢铁制造通过数字可视化,中控操作智能化,正在向“钢铁智造”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杭钢下属宁波钢铁已全面建成“1+5+X”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实现智慧决策,通过数字化规范生产厂部的每一道流程,进一步保障质量。

  据悉,“十三五”以来,杭钢集团科技研发投入总量超55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远超浙江同期平均水平;积极构建三级研发体系,成立并加快建设钢铁新材料研究院、生态环保研究院;实施尖兵领雁项目16个、获评浙江省首台(套)装备4个,银铜钛活性钎焊、电池壳钢等多个新产品实现国产替代,抢占细分市场。

  从过去的全国“十八小”地方钢铁企业,蝶变成为拥有两家上市公司、36家控股公司、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杭钢集团用一次次转型,守护大运河这条千古生态绿脉,也坚守着对大运河作为世界通道的文化的活态传承。

  循“河”达世打造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杭钢集团67年发展史,既是一部不断传承、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创业史,又是一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不断发扬的文化史。

  为了回馈大运河,保护好大运河,杭钢集团“十五”期间就投资14.8亿元用于环境治理,拆违扩绿,绿化覆盖率从过去的18.22%提升到36%,推出“绿色杭钢工业游”,每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2015年,杭钢集团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杭州城北,大运河畔,杭钢曾经的铁焦生产线,如今已经变成拱墅区半山区域的新地标——大运河杭钢公园。老钢厂变成大公园,“十里钢城”变成产业创新区,成为杭钢数字经济核心区,杭钢的工业遗存烙印着浙江工业时代的足迹,也是大运河文化在近代的活化和演变。

  同时,杭钢集团还不断提升宁钢工业旅游景区、遂昌金矿国家公园等设施管理与服务水平,举办或参与各类展览展示,全方位参与生态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推动工业发展与城市有机融合、协调共生。

  在转型升级后,杭钢集团把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布局产业,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绿巨人”,拥有水务处理、大气治理、再生资源、固废处置、生态治理、技术服务等产业,布局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打造了“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平台和全产业链条”。

  其中,杭钢集团下属水务板块的紫光环保成功参与开发国内数十个环保水务项目,深耕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市政供水、环保设备集成、污泥处理等领域,投入运营的水厂30多座。

  此外,2021年以来,杭钢又紧紧抓住“双碳”发展机遇,在浙江省属企业中第一家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围绕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发展低碳高效产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前瞻谋划突破性技术。比如,在庆元、青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带动当地发展。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杭钢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普遍形态,以钢铁智造、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发展体系。

  67年来,京杭大运河见证着杭钢集团的创建、壮大与转型发展,滋养出与时俱进的杭钢文化。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杭钢集团将锚定“绿色、低碳、智能、高端”转型发展方向,建设现代绿色智能大型企业集团,做好大运河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




来源:钢厂网站
 
 
更多>同类资讯
已关闭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主题:
资讯词库     2019 2018 资讯 国内 化工 塑料 产品 家居 市场 行业 涂料 动态 价格 中国 地板 政策 玻璃 环保 法规 能源 产业 公司 卫浴 国际 智能 建筑 管材 项目 全球
词库分页     [1-2000]    [2001-4000]    [4001-6000]    [6001-8000]    [8001-10000]    [10001-12000]    [12001-14000]    [14001-16000]    [16001-18000]
[18001-20000]    [20001-22000]    [22001-24000]    [24001-260000]    [26001-28000]    [28001-30000]    [30001-32300]
 
网站首页  |